孙中山——黄埔军校是孙中山手创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,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。对于黄埔军校,孙中山寄予了极高的厚望,希望以它来“创造革命军,以挽救中国的危亡"。一大批热血青年心怀革命理想奔赴黄埔军校兴学讲武,厉兵秣马。数年时间,就实现了孙中山先建校后建军的夙愿走出校门的黄埔军校师生,秉承孙中山“和平、奋斗、救中国"的遗志和“亲爱精诚"的黄埔军校校训,冲锋陷阵,在统一广东、统一中国以及抵御外悔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,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。
蒋介石——浙江泰化人,黄埔军校校长。1931年“九一八事变后,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。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爆发,蒋介石发表著名的“庐山谈话”,宣布全国抗战。抗战期间,任国民党总裁、国防最高要员会要员长行政院院长、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,统领淞沪、太原、徐州、武汉、长沙、桂南、赣北等十余场重大战役,派出中国远征军入缅支持盟国作战。1943年11月出席开罗会议,与美国、英国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。
叶剑英——江苏淮安人,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、军法处处长。中共党员1936年12月,西安事变爆发。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委派的代表团团长前往西安谈判,和平解决西安事变。随后作为中共代表进行多次谈判,对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,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主要作用。1937年12月起,周恩来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、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等职,长期在南京、武汉、重庆等地进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,宣传抗日,动员人民,为坚持国共合作进行艰巨复杂的斗争。
聂荣臻——重庆江津人,黄埔政治部秘书政治教官。中共党员。1937年8月,聂荣任八路军第15师副师长、政委,与林彪一道指挥了平型关大战。11月出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,率部在五台山区创建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一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。在根据地建设中,他充分发动群众,扩大武装力量,加强党和政权建设,把晋察冀根据地建设模范根据地。1939年,在黄土岭战斗中与杨成武指挥部队击毙了日军“名将之花"阿部规秀中将,阿部规秀是抗战中被消灭的职务最高的日军指挥官此举震惊了日军,也震动了全中国。